作為快速消費品市場,化妝品產業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設定為品牌占有的市場。中國香精香料化妝品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大約2萬個化妝品品牌,但只有大約3000家具有生產能力的化妝品企業,而并非每個化妝品企業或者品牌都擁有自屬的制造工廠,化妝品品牌的蓬勃之勢也促進了化妝品代工企業OEM業務的繁榮。 但在科絲美詩總經理助理申英杰看來,“目前,中國化妝品OEM市場仍處于數量上的積累,還未達到本質上的飛躍,但已經開始出現一些有跡可循的變化。”
從自有工廠到OEM生產
就目前的國內市場而言,大部分化妝品企業基本處于“自給自足”,OEM尚未成為主流。國內大部分日化企業都采取從制造到銷售的整合方式,將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制造、包裝、灌裝甚至包裝設計全部委托給OEM企業尚未成為常態,部分采用OEM制造的企業甚至會被認為“不專業”。
韓國化妝品近年如此盛行,一個重要原因是韓國化妝品OEM的迅速發展,如今的韓國化妝品很多品牌已經將策劃設計、品牌營銷與生產分離,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經常會出現好多品牌產地相同、生產工廠相同的局面??平z美詩(COSMAX)是韓國領先化妝品制造廠之一,其總經理助理申英杰告訴記者,“大分工是社會發展的趨勢,而生產與銷售的剝離將是未來中國化妝品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較為成熟的日韓和歐美市場中,OEM都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譬如韓國市場前十名的化妝品品牌至少有一半都是通過OEM廠家代工完成。OEM的產生無疑是社會分工細化的結果,專業OEM企業相比成品商自行生產其管理手段、產品質量、生產成本無疑更具競爭力。”
世界化妝品OEM巨頭開始紛紛涉足大陸市場,科瑪、科絲美詩、加拿大特艾華等企業陸續登陸,而美國最大的護膚品直銷企業玫琳凱化妝品公司也殺入中國開展“第三方生產”。所謂“第三方生產”,主要針對將來要進入國內的其它外國化妝品公司,在進口稅高昂的大環境之下,國內代工顯然更能壓縮成本。由于越來越多代工企業的加入,同類公司之間在銷售領域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節省開發成本、縮短新品開發時間、把握最新產品趨勢成為新的課題,而能夠擁有尖端技術開發能力和自主配方的OEM企業將成為化妝品成品商的首選。
從OEM到ODM
在采訪中,多家OEM廠商皆對記者表示,就化妝品代工廠這種形態而言,OEM將逐漸向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ODM過渡。申英杰也表示,依靠在韓國化妝品市場的多年積累,走在中國市場前沿的科絲美詩在中國化妝品代工已實現100%的自有配方和技術。
隨著國內化妝品市場發展日趨成熟,產業鏈上一些變革已經初現端倪,有業內人士擔心如此下去不能把產品的生產權控制在自己手中會喪失掉對于上游的控制。對此,申英杰表示,“化妝品是時尚產業,其最終的核心競爭將不再是產品質量,因為屆時產品質量和技術已日趨接近,而成品商的競爭更多地將集中于營銷與服務,這些市場因素也都會促使OEM朝著ODM邁進。”
從OEM轉向ODM對于代工企業而言,其在自有配方和技術上的要求無疑更高。記者了解到,近兩年,心悅、曼特莉等國內知名OEM企業都已開始組建自己的研發團隊,并且從日本、歐美等企業聘請研發團隊和顧問,研發自有配方及技術。這樣的轉型既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也可以使其在產業鏈中爭取到更大的話語權,對于成品商而言則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于營銷,最終達成雙贏局面。
隨著OEM企業的不斷增加,激烈的競爭也導致代工企業的利潤下降,現在,僅靠給大牌OEM的利潤已變得十分微薄,部分代工企業也開始推出自有品牌。浙江某著名OEM生產商對此并不贊同,“這樣的情況應該也只會在中國出現,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內化妝品產業的代工利潤十分微薄,基本維持在產品出廠價的10%以下,而成品商則至少可以保證20%的利潤,許多代工企業都不能抵抗這樣的市場誘惑,在公司逐漸壯大之后開始切入市場營銷等環節。但實際上,這是一個誤區,無論是對于研發型或者是營銷型的企業而言,只有專注才能贏得市場,代工企業涉足營銷并非不可行,但這要求企業必須具備強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在企業尚未滿足這些條件時,貿然采取齊頭并進策略往往會因精力分散而滿盤皆輸。實際上,作為純研發和生產的代工企業,如果能夠提供給客戶足夠多附加值的產品,其回報依舊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