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尼爾森2015第三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研究出爐,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整體為106,與第二季度相比僅下降1點,保持相對穩定。消費者信心指數的三大組成部分也保持持平或略有下降。就業預期穩定在66%,個人經濟情況下降了一個百分點至64%。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消費者的消費意愿下降了一個百分點至48%,該數據仍然僅次于這兩年來最高比例,位列第二。尼爾森中國區總經理范奕瑾說道:“隨著中國經濟轉型深化,步入‘新常態’,消費者的需求也將不斷成熟,達到新的水平。隨著收入水平繼續上升,商品和服務的資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獲得,我們看到的是,有信心的中產階級消費者正越來越聚焦于能夠提高其生活品質的購買支出。同時,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和物流水平的提升有助于需求釋放,并進一步推動增長。”
從城市級別來看,一線城市信心水平最高,盡管相比于第二季度下降了2點,仍然維持在110點的較高水平。三線和四線城市都為107點,其中三線城市下降了2點,但四線城市保持穩定。二線城市和農村地區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都為106。(尼爾森消費者信心指數通過綜合分析消費者的“個人經濟情況”、“就業預期”和“消費意愿”三個指標得出,以100為標準,高于100表示信心水平樂觀,而低于100則表示相對悲觀。)一級城市在發展和消費者信心方面明顯領先。然而,其他級別的城市得益于城市化進程加速和物流環境改善,消費者信心有望走出上升態勢。同樣的,中國西部等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地區表現出消費能力提升的跡象。
追求生活品質對一線城市消費者來說至關重要
一線城市的消費者信心指數最高,這些消費者對于個人經濟前景也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當被問及未來12月的收入預期,68%的一線城市消費者表示預期“好”或者“非常好”。同樣,62%的一線城市消費者對于他們總體的個人經濟情況持有樂觀態度。雖然季度與季度之間存在一定的波動,但一線城市消費者對經濟情況的樂觀態度有助于其消費意愿呈現長期上升趨勢。在一線城市,第三季度的消費意愿從2013年的58%上升到2014年的61%再至2015年的63%,在兩年內實現了5個百分點的穩定增長。 “中國消費者在教育水平和事業發展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此同時,他們的生活水平也相應不斷提升。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讓一線城市取得了極速發展,大城市的消費者日益成熟,并且追求高品質的產品。”范奕瑾說道,”我們看到,與健康和品質生活相關的品類近年來增長速度驚人,在未來幾年,我們同樣可以期待中小城市也會跟上這一發展趨勢。”
當一線城市消費者被問及,他們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增加開支的類別時,提升生活品質和健康相關產品位居前列。其中,一線城市消費者增加開支意愿最強烈的類別是度假和旅行,接近半數(47%)受訪者表示將在提升生活品質和健康相關產品上花更多的錢,其次是食品和飲料(45%),外出就餐位列第三(42%)。在中國市場發展的企業可以順應這種消費升級的趨勢,優化針對成長中的小城市的戰略,這將成為驅動其增長的一個引擎。
低線城市和西部地區呈現強勁的消費潛力
隨著低線城市的不斷發展,這些消費者的首要消費目標仍然集中于滿足家庭生活的需求。53%的四線城市受訪者表示,他們希望今年花更多的錢在家庭日常開支上,這比去年增加了八個百分點。此外,農村消費者表示,在生活費用方面,他們計劃花費更多的前兩個品類分別是食品和飲料(50%的受訪者)以及日常生活用品(50%)。盡管低線城市消費者的消費重點在于必需品,但發展潛力仍然是可預見的。44%的農村消費者預計將在服裝上花費更多,相比于2015年第二季度增長了七個百分點。盡管只有10%的農村消費者希望花費更多在度假或旅行上,但是相比第二季度,仍然實現了三個百分點的增長。同樣,低線城市在金融理財和投資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發展機會。
在二線城市,投資股市、基金和其他理財產品的消費者人數比例僅占三成,三四線城市低于20%。而一線城市消費者金融投資比例達到70%,由此可見存在很大增長空間。從投資產品類型來看,一線城市消費者投資股市和基金比例較高,而低線城市消費者以購買人壽或者意外險為主。隨著收入水平的提升,低線城市消費者將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為金融產品市場提供發展契機。
從區域來看,中國西部地區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這個季度增加了一個點至97點。北部地區穩定在104點,而南部地區下降2點至108點,東部地區略有下降1點,維持在116點。西部地區似乎受到“一帶一路”政策(旨在通過提高制造行業的出口能力來提振需求)的積極的影響,連續兩個季度實現兩年來消費意愿最高水平。根據本次調研,西部消費者的消費意愿達到35,比2015年第二季度增加了3點。
雖然在可預見的將來,各個級別城市的消費者消費習慣會有所不同,但大城市消費者追求生活品質的訴求是顯而易見的,低線城市的消費潛力也不容小覷。這樣的消費趨勢再加上基礎設施逐步升級、物流鏈和電子商務的不斷完善,中國將成為一個更為強勁、健康、以消費主導的經濟體。